“少華蒼蒼,渭水泱泱,君子之風,與之久長。”華州大地自古人杰地靈、英雄輩出。在茫茫的高塘塬上、在幽幽的大明毛溝、在朗朗的咸林中學,在巍巍的秦嶺北麓,到處都有紅色的火種,訴說著百年來人民群眾努力奮爭,謀求幸福的革命史。“五四”青年節前夕,磷銨分廠黨總支組織全體黨員來到秦嶺北麓的龍潭堡,整齊列隊于“楊松軒楊鐘健紀念園”,聆聽五四精神、緬懷仁人志士、誦讀紅色家書、重溫入黨誓詞,看黨旗招展、看紅旗飄飄,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如同一幅水墨畫卷,徐徐展開。
“楊松軒楊鐘健紀念園”位于華州區秦嶺北麓的龍潭堡村,4月25日,陰雨初晴,山河嗚咽。磷銨分廠黨總支全體黨員整齊列隊,集中學習五四精神的精髓,了解楊松軒創辦咸林中學的曲折道路,明確秦東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學習楊鐘健勇攀科學高峰的時代精神、愛國精神,結合本職工作實際,學以致用。
活動現場,黨總支書記侯孝國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誓言向革命先輩做出了新時代的保證。生產技術代表魏煜接受了“黨員突擊隊”的旗幟,團支部書記宋銳峰接受了“青年突擊隊的旗幟”。在黨旗的映襯下,龍潭堡紅旗招展,誓言錚錚。在黨員李晨丹的誦讀聲中,一封封紅色家書如同時光隧道,帶領人民穿越到五四運動的現場、看見大革命的浪潮、感悟革命者無我的氣概。
楊松軒是華州龍潭堡人,著名愛國教育家,咸林中學創始人,是五四運動后,早期在陜西東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1921年中共陜西地方組織的創建人之一魏野疇、王復生等進步人士相繼到咸林中學任教,使咸林中學成為當時進步思想和紅色力量傳播的搖籃。楊鐘健是楊松軒的兒子,是中國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一生從事古脊椎動物學和中、新生代地層研究,成就卓著。五四運動爆發后,正在北京大學念書的楊鐘健立即投身到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中去。1928年曾主持周口店發掘工作,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頭蓋骨就是他的團隊發現的。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院士),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用身邊的事跡感召人,用紅色的精神鼓舞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磷銨分廠黨總支開展學黨史活動創新形式、學思悟踐、強化落實、注重實效。把黨員集中起來,依托身邊的紅色資源搞拉練,就是要突出黨的領導,錘煉組織的凝聚力,就是要把傳承、實踐有機結合,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的先鋒模范作用,筑牢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
傳承紅色基因,感悟思想偉力。這是一次“初心”追尋之行,感悟紅色信仰,汲取前進力量。這是一次“匠心”鍛造之行,延續紅色血脈,錘煉過硬本領。這是一次“信心”提振之行,凝聚綿綿動能,筑夢嶄新征程。(王向文)